English

一文钱与二百钱

1999-05-19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伊永文 我有话说

清末许奉恩所著笔记小说《里乘》中有一个“一文钱”的故事:

有甲乙两位安徽商人,挟重资来苏州贸易,两人各恋一妓女,未几,便为此挥霍一空。很快,他们沦落到日则行乞,夜则寄宿古刹。一天晚上,两人就地燃火,相对欷嘘。

甲徽商摸出仅存的一文钱要扔掉,乙徽商急忙拿住说:“我有办法了。”不一会儿,乙徽商怀抱竹片、草茎、破纸、鸡鸭毛等物归来。他鼓动甲徽商和他一起用一文钱买来的面粉,索水调浆,将草缠竹片上,蒙上纸,再遍粘鸡鸭毛,一共做了二三百件宛然如生的各种禽鸟纸玩具。

待天亮,甲乙徽商各携这些禽鸟纸玩具至玄妙观,玄妙观为苏州寺观之薮,特别是春天,游人如织。妇孺士人见甲乙徽商所携禽鸟,以为酷肖,争求购买,顷刻俱尽。每具禽鸟是以十数钱出售的,甲乙徽商收入了5000多文钱。这时,乙徽商才告诉甲徽商:竹片、草茎、破纸、鸡鸭毛,皆拾于诸市上,又用那一文钱买点面粉,这就是全部“家当”。

此后,甲、乙徽商用一文钱赚来的钱,添购各色纸张,拾来鸡鸭毛羽,以肖人物花草等状。两人夜间分制,白天便到玄妙观出售。不到两年,甲、乙徽商便积资数万。他们遂于苏州阊门开设一爿布店,为不忘此店所本,大书“一文钱”三字榜于门。从此,“一文钱”名扬苏州,生意日隆。

无独有偶,徐珂《清稗类钞》也记录了一个类似的故事,主角是江西南昌籍商人,在明清又称作“江右商”:

一“江右商”因经营不善,在年末只剩下二百钱,债主毕集。于是他到坟间准备自尽,却遇到一位也想自尽者,他急救下,相与慰劳。那人知道“江右商”寻死的原因,嘲笑他二百钱办不了事的观念,便向“江右商”要了那二百钱,买了一坛酒,一块肉,几十件玩具,两人找座古庙,席地饱餐一顿。翌日清晨,那人叫醒“江石商”,告诉他:今日新年,士女嬉游,你去卖玩具,如大人买,可便宜些,如有带小孩,小孩牵衣索买的,可卖贵些。

“江右商”按这话去做了,结果发了笔小财,返见那人,并打算再去贩卖玩具,那人却笑他:

此子之所以折阅也。昨尚岁暮,市中玩具价较廉,故贩售之,可以获利。今已新岁,市中玩具价亦涨矣。吾侪成本无多,利货速售,方足以资周转,非若多财善贾者流,可居奇货以待善价也。

徽商是在几乎什么都没有的绝境中,只凭着一文钱,买来面粉,捡来禽毛破纸,依其自身所具备的艺术才能,做成了长者幼童皆喜的玩具,而且他们敢于到玄妙观和别人竞争。玄妙观在清代确为一商业中心之地,店肆密布,伎艺纷呈,甲、乙徽商却以新美的玩具获巨利,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。

再看“江右商”,也是走投无路,全靠明白人的指点,自己则缺乏艺术修养,不会动手,只能用二百钱去买玩具再贩卖,才度过难关。而且他还不能审时度势,毫无主见,这就阻碍了自己进一步赚钱。

将“一文钱”与“二百钱”作一比较,有见地的人一眼就可看出,“徽商”要高出“江右商”一筹,差距是很显著的。也许正是基于此,“一文钱”故事又被丹青高手加以图绘,布之于《点石斋画报》。尽管《点石斋画报》中的“一文钱”故事发生在广东,与“一文钱”祖本有出入,然而情节大致相同,看来“一文钱”故事在清代流传的范围不小,影响也很大。

但这些“一文钱”故事的源流真假究竟如何?笔者认为:“一文钱”著者许奉恩为安徽文士,耳目甚近,撰文真实性较为可信。度之于明清晋、陕、鲁,粤、浙、闽、湘等诸多商帮,他们的经历虽然也是艰苦创业、揣透行市、擅长经营、灵活应变,可就所处的具体物质环境,挥毫舞墨,娱乐遣情的浸染,教育的开化,礼俗的投入等,均不如徽商那样集中而又扎实。明白于此,便找到了“一文钱”的徽商何以能在逆途转衰为胜的关键。

(选自《古代中国札记》,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1月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